编者按: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完美、勇于创新的精神。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、勇于创新的精神,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、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
毕业9年,杨伟达一直从事技术工作,是个典型的“直男技术咖”。说话慢条斯理的,与大家交流的不多,更多的时间是在看图纸、学规范。他说:“只有把基本功夯实了,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,才能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”。正因为日复一日的积累,杨伟达特别善于用技术手段和经验解决现场问题。
今年暗渠改造工程,按照图纸要求,新旧三仓暗渠相接处需要建设一座截污井,将污水倒流至d2200污水干管,实现雨污分流,同时提高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。由于既有暗渠服务面积1400公顷,是服务区域内最下游的唯一排水路径,按照现有截污井设计位置,截污井施工过程中将阻断既有暗渠,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排放。常规的解决办法就是要么通过水泵将水跨过阻断位置“倒运”过去,要么直接开辟一条明沟将水引流出去,由于水泵承载量有限,考虑一旦下雨将无法保证排水效果,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,两种方案都无法实施。
杨伟达立即转换思路,和项目副经理研究下一步解决方案。大家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如何实现导流,杨伟达提出考虑将截污井往前移,避让开既有暗渠,将截污井施工完成后,再对暗渠的三个仓进行分仓分步连接施工,这样就可以先连接一个仓,污水通过另外两个仓正常排放,待第一个仓连接完成后,污水通过截污井由旧暗渠引入新暗渠,再完成剩余两个仓的连接施工。
经过对既有暗渠内实际情况的排查、与设计院沟通详细细节,方案最终落到图纸中,项目得以顺利推进,既保证了工程有序进行,同时又确保了周边1400公顷服务区的排水安全。
9年的时间,会有很多变化。大家都说现在的杨伟达比原来更开朗了,尤其是聊起专业上的事情还挺能说,而且只要涉及到现场质量和技术,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要“掷地有声”,将责任压到实处”!现场只要是他提出的要求,没有人敢不落实,即使是找项目经理也不好使;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劳务工人,看到他都连忙看看自己负责的区域有没有问题,捋一捋安全帽的绳,确保正确佩戴了;也总能听到他和分包队伍说“返工是最大的成本浪费,要做好施工安排保证质量控制”!
他总是嘿嘿一笑说:“该坚持的原则得坚持,现场应该是得罪了不少人,但是我不说不得劲儿。”9年的时间,性格在变、技能本领在提升,直男的性格却一点都没变。
参加工作的第一天,邹兆伟在自己的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:干一行爱一行,才能精一行通一行。从事建筑设计工作5年,这个不太爱说话的90后,用默默的辛勤付出、100%的投入表达着自己对建筑设计行业的热爱。
工作中,严谨细致的邹兆伟是个不折不扣的“细节控”,设计这个行业,方案反复调整是常态化,邹兆伟始终坚持每一版、每一稿都严格设计,确保呈现最佳效果。神鹿峰项目,邹兆伟负责编写绘制商业街、游客中心、山居小院等建筑设计方案、施工图。仅一个游客中心,前前后后做了5稿方案并且一一建模,每种方案有10种内部功能区排布方式。尽管效果图上的细小偏差对后续工作没有影响,但是邹兆伟坚信,只有精确建模才能最大限度表达建筑的美感,要用“钻牛角尖”的态度认真考量自己出的每一份方案,精雕细琢每一处细节,力求精益求精。基于这样的态度,邹兆伟负责的全部方案能够基于现场实测数据、精细严谨,甚至精确到每个窗户都能够按照实际尺寸建模,窗框、门把手都考虑到位。
今年鹿乡特色小镇提升改造工程,邹兆伟负责改造单体建模工作。在进行鹿乡大街和盘古大街两侧旧民居改造时,共计1700米的道路上涉及500户商家和75栋建筑,每栋建筑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测量改造。工期紧,任务重,为了推进工程,他一人对接立面改造和路面施工的8家单位,白天到双阳详细考察每户居民、每栋建筑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实地测量,晚上回长春赶制具体实施方案,兼顾安全性、美观性、村民满意度等因素,确保每一栋建筑都要符合要求。历经2个月,双阳鹿乡特色小镇提升改造工程如期完成,鹿乡环境焕然一新。
邹兆伟说:“做设计工作,要有自己的坚持,对细节的坚持,对质量的坚持,和对初心的坚持。”工作5年,他始终以一份热爱和一种坚持,从现场实际出发,严格把控设计质量,用心解决每一个工程难点,为更多人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,认真践行着建筑师的“匠人精神”。
低调内敛、心思细腻、为人和气的汪成兵,被同事们评价是“低头实干型”。平时话不多,为了一个小小的数据能够研究大半天,汪成兵更多地专注于自身的专业领域,以突出的专业能力、严谨的态度追求每一个数据的精准。
“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,我们的数据准确性对工程来说是‘差之毫厘、谬以千里’,数据要追求精准。”汪成兵常常用一股浓重的重庆口音和大家强调着,这也是他对待测量工作的态度,只要是涉及项目的数据必须一丝不苟、毫厘必争。
武江路三期项目开工前,汪成兵带着测量团队像以往一样对交点进行复测。由于项目地势特殊,桥的两侧是陡山,中间是山谷,水准仪难以架设,测量难度倍增。看到大家都犯了难,汪成兵提出解决办法:“水准测量困难,就采用三角高程测量。虽然没有水准测量精准度高,那我们就多测几遍,保证数据的准确性。”
经过大半天的努力,汪成兵带领测量团队将整个控制网复测了3遍,实际测量结果与交点对比分析后,果真发现了问题——桥梁桥台处控制点高程比设计交点高程低了15mm,闭合差达不到水准导线测量规范要求,用这个控制点会导致桥梁整体偏低,无法与道路高程相吻合。
如果仅是因为测量误差,只需重新平差,进行高差改正即可,但心细如丝的汪成兵并没有这么认为,任何有可能的因素必须都要排查到位。他反复查看现场,对比数据,发现该控制点下虽是混凝土基础,但由于此处地势复杂,此点距离边坡太近,很有可能是边坡沉降导致的,若只是单纯的重新平差后调整高程,在后期施工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沉降,导致整个桥梁标高降低,一切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因素在汪成兵这里都是不允许的。于是他决定放弃这个点,重新布设新的控制点,以保证测量高程的精度,最终项目实现与已建桥梁的完美顺接。
工作中,汪成兵用自己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和带动着“后浪”们,如今,他已经是10多个徒弟的师傅。每一个刚来到项目上的测量“新兵”他都会倾囊相授,无论是仪器和测量软件的使用,还是现场实践测量,汪成兵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解,手把手的教给大家,认真地看着大家操作直至完全掌握。
从最初的测量“小白”到如今的老测量员,汪成兵始终保持着对每一个测量数据准确性的执着,用心建造品质工程,并且将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永远传承下去。
作为一名安全管理的老兵,姚向雨常说“安全无小事,要踏踏实实地做好”,性格温和,从未和谁红过脸的他,只要涉及到安全管理工作,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韧劲儿。
7月份的浙江,天气越来越热,工友兄弟们安全意识开始松懈,出现不能正确佩戴安全帽甚至不戴安全帽的情况,一但发现这种思想松动的迹象,姚向雨立即找到相关人员进行“说服教育”,晓之以理动之以情。若还是有不服从“管教”的,姚向雨就会将他们带到会议室,播放安全教育警示视频,用事故实例为工友们培训,用血淋淋的教训让大家提升认识。姚向雨将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倾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,因为他深知安全管理是一场“持久战”,与工友沟通要真正让大家打心底里理解并接受,双方硬碰硬,反而起不到好效果。
现场6个施工班组,170余名工友,全部经受过姚向雨细致的安全教育,提起他,每一名工友都会竖起大拇指:“他是真的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,为了我们的家庭着想,所以我们都愿意听他的,高高兴兴干活来,平平安安回家去!”
平日里,姚向雨也会经常研究、思考怎么才能够让安全教育工作更便捷、效果更好,同时也更有人情味、更深入人心。他研究设计了安全技术交底展示盒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。项目前期为了便于开展各项安全技术交底工作,姚向雨将手持电动工具操作、砼施工作业、土方开挖作业、现场临时用电作业等全部安全技术交底制作成二维码,将这些二维码和安全承诺墙等制作成一个立体的展示盒,展示盒可以旋转,展示方式更加灵活、美观、不易破损,工友们看到这样的展示盒都开始主动扫码学习,大大提高了工友们的学习兴趣,加深安全意识。
“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,作为安全管理岗,我必须守护这道生命线。”这句话就像是烙铁一样,深深地烙在了姚向雨心底,所以无论大事小事、内业外业,姚向雨都能立足本职岗位,心无旁骛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,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大家,将安全质量意识牢记心中。